細胞因子的發揮生物學功能需先與靶細胞上特異性受體相結合。細胞因子所能顯示的作用范圍和生物學效應,取決于細胞表面細胞因子受體的表達和相應細胞的分布。
結構上,細胞因子受體分于由胞外區、跨膜區和胞內區三部分構成。多數受體分子的胞外區含有若干結構域或不同基序組成的重復單位,有些受體就是不同結構域或重復單位的組合。細胞因子受體往往由一條以上的跨膜分子結合起來共同行使功能,其中會有一條多肽鏈負責與細胞因子結合,稱為細胞因子受體結合鏈;其他多肽鏈用于傳遞信號,稱為細胞因子受體信號轉導鏈。細胞因子受體的α鏈往往是顯示專一性的結合鏈,但負責信號轉導的β鏈結構變化較小,可與不同的。鏈的組合,因而是一些細胞因子有相似生物學活性的結構基礎。
各種細胞因子受體的結構差異很大,根據胞外區的類型將細胞因子受體分為不同的家族。同一家族成員的氨基酸序列相似程度從15%到50%以上不等。細胞因子受體的胞外區主要由三種不同類型的結構域組成:①細胞因子(Ck)型結構域:含有Cys-x-Trp基序和另外三個保守的半胱氨酸殘基;②Ⅲ型纖連蛋白(FN3)型結構域:含有Trp-Ser-x-Trp-Ser(WSXWS)的保守序列,是結合配體和信號轉導的基礎;③免疫球蛋白C2型樣(Ig樣)結構域:每一個結構域大約有100個氨基酸殘基。Ck和FN3結構域與Ig樣結構域的空間結構相似。
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受體超家族(1gR―SF)、I型細胞因子受體家族、Ⅱ型細胞因子受體家族(干擾素受體家族)、Ⅲ型細胞因子受體家族(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家族,TNFR―F)和七次跨膜受體家族(又稱G―蛋白偶聯受體家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