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類抗體的特點介紹
1、IgG
IgG主要由脾、淋巴結中的漿細胞合成和分泌,以單體形式存在,是人類血清中的主要抗體,其含量約占成人血清抗體總量的75~80%,其中IgG1含量zui多。IgG半壽期約20~23天,為再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,通常為高親和力抗體。IgG是*能通過胎盤的抗體,在新生兒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。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體,大多數抗菌、抗病毒抗體和抗毒素都為IgG類。IgG通過經典途徑活化補體,其固定補體的能力依次是 IgG>IgG1>IgG2>IgG4。IgG還具有調理吞噬、介導ADCC、結合SPA和結合鏈球菌G蛋白的作用。
2、IgA
IgA主要由粘膜相關淋巴樣組織產生。
IgA占血清抗體總量的15%(5~25%)左右。IgA有IgAl和IgA2兩個亞類。IgA在結構上有單體和多聚體兩種形式。
以人為例:IgA的半衰期約5~6天,嬰兒出生后,4~6個月開始合成IgA,4~12歲血清中含量達成人水平。產生順序是第3。IgA的單體分子量為160kD,雙體分子量為390kD。產婦可通過初乳將分泌型IgA傳遞給嬰兒,這也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。嗜酸性粒細胞、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都表達FcαR,血清型單體IgA可介導調理吞噬和ADCC作用。IgA不能固定補體,聚合的IgA可活化補體的旁路途徑。此外,分泌型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,IgA不能通過胎盤。
3、IgM
IgM是分子量zui大的抗體,為970kD,沉降系數為19S,稱為巨球蛋白。在血清中,IgM由五個單體聚合成花環狀多聚結構。
在種系發育、個體發育、人工免疫或病原體感染中,zui早合成的抗體均是IgM。在個體發育過程中,無論是B淋巴細胞表面的膜抗體,還是合成和分泌到血清中的抗體,IgM都是zui早出現的抗體。膜表面IgM是B細胞抗原受體(B cell receptor,BCR)的主要成分。只表達mIgM是未成熟B細胞的標志,記憶B細胞表面的mIgM逐漸消失。
4、IgD
IgD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,約有20~50μg/ml,占血清總抗體的1%以下,半衰期為3天。IgD為單體結構,分子量為175kD,主要由扁桃體、脾臟等處的漿細胞合成和分泌。
mIgD可能在B細胞對抗原處理中具有特殊作用,可能通過IgD和抗原結合后被細胞內吞,由于IgD的長絞鏈區極易被水解,從而釋放出抗原,使其接受進一步處理。另外也有實驗表明,mIgD在調節B細胞向抗體形成細胞增殖分化方面發揮作用。在B細胞分化過程中,成熟B細胞同時表達mIgM和mIgD,對抗原的刺激出現正應答;不成熟的B細胞只表達mIgM,
抗原刺激后表現為免疫耐受。成熟B細胞活化后,或者變成記憶B細胞時,mIgD逐漸消失。
所以,IgD是成熟B細胞的標志。
5、IgE
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極低,約為0.1~0.4μg/ml,僅占抗體總量的0.002%以下,含量較穩定。IgE半衰期也較短,僅為2.5天,所以一直到1966年才被Ishizaka首先發現。IgE水平與個體遺傳性和抗原性質密切相關,血清IgE含量在人群中波動很大,在特應性過敏癥和寄生蟲感染者中,血清IgE濃度相對較高。
IgE在個體發育中合成較晚,主要由鼻咽部、扁桃體、支氣管和胃腸道等粘膜固有層的漿細胞產生。這些部位常是變應原入侵和超敏反應發生的場所。
IgE也是單體結構,相對分子量約為188kD,IgE ε鏈的分子量為72kD。
IgE在防御寄生蟲的感染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。在人和動物感染蠕蟲(如血吸蟲)后,產生相當高的IgE。巨噬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具有FcεR Ⅱ受體,IgE與巨噬細胞結合后,使巨噬細胞激活,釋放溶酶體酶,對原蟲進行攻擊。IgE和嗜酸性粒細胞結合介導ADCC的細胞毒效應。
IgE不能通過胎盤,不能激活補體的經典途徑,但可激活補體的旁路途徑。